小吃,是最有台灣精神的日常飲食,也是每個人心底的必備comfort food。問台灣人最喜歡哪家小吃,每個人都能立刻翻出口袋名單,甚至時不時戰起來~ 不管是隱身在巷口的小店或夜市排隊名攤,隨時都能點上一輪,滷肉飯、蚵仔煎、臭豆腐、生煎包、鹽酥雞、魷魚焿、碗粿… 光用想的就餓了,是專屬台灣人的幸福煎熬。
一口吃下的,不只是美味,還有自己和這塊土地一起成長的酸甜苦辣。
台版必比登500碗,第一份由台灣人評選的小吃指南
過往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食評鑑如米其林、必比登,都來自國外,雖然近幾年也開始推出台灣評比,但畢竟餐廳有一定價位、加上外在觀點,較難貼近在地的常民生活。
想描繪台灣人的日常飲食真實面貌?還是得從小吃下手。
2023年6月首度面世的「500碗 – 全台小吃新指南」,由倡議平台《500輯》策劃推出。集結50位來自企業、藝文、飲食和在地領路人組成的跨界評審團,包含名廚江振誠、美食家王瑞瑤、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、評論家葉怡蘭、國師唐綺陽、小吃作家舒國治、十味觀創辦人蔡辰男和美食作家蔡珠兒等人,各自選出鍾愛的10道台灣小吃;聯手評選出第一份從台灣本土觀點出發的小吃指南,堪稱是兼顧日常和指標性的台灣小吃選物參考。
為什麼是「碗」?盛裝起台灣小吃的演進面貌
用「碗」這個字來評選小吃,十分傳神地呈現了台灣小吃充滿生命力的迷人素樸。老派台灣小吃常用青花磁碗盛裝,碗的大小剛好,容量比一般飯碗深闊,有料有澱粉的一碗就是解饞又飽足的一餐;但又比上菜的碗公小上一圈,才能順手好拿。輕鬆地在桌邊坐下,人手一碗端起來就能吃個過癮,是早期台灣小吃常用的食器。
現在的小吃攤多是用塑膠碗盤或一次性餐具,雖然是時代演進必然,但也彷彿少了點古早味。不過還是有很多老店老攤依舊堅持用磁碗,有機會吃到時,總覺得格外夠味。
融合風土特色和歷史演進,吃出屬於台灣人的日常美食風景
小吃,台灣話叫「小點(台羅:sió-tiám)」,是富含台灣風土特色的街頭小食總稱。包含的範圍很廣,難有一個完整嚴謹的定義;加上台灣特有的風土特色和歷史演進,小吃不只源自於台灣本地,也融入許多來自中國、日本和東南亞的影響,因此賦予台灣小吃豐富多元的面貌和風味。
有人聚集的地方,自然就有小吃攤商聚集做生意。早期小吃攤多從人潮群聚的廟口廟埕發跡;隨著經濟發展,開始出現符合都會人夜間生活習慣、下班後覓食逛逛的夜市;也有隱身街頭巷尾、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低調老店。和常民文化緊密結合的小吃,忠實呈現了台灣人的生活面貌。
最受台灣人喜愛的小吃是?必知小知識來了
不只評選,「500碗」也分享了評審團對台灣小吃的觀點和情感,還有許多關於小吃的小知識。
比如,台灣人最愛的小吃是哪一道?原本看似容易引起爭議的大哉問,結果由炸物類脫穎而出全體拍手通過。畢竟誰能抵擋香酥誘人的炸物?
炸物類選擇眾多,鹽酥雞、雞排、蚵嗲、炸各種食材(!)都有大批愛好者。尤其剛出油鍋、放在瀝油網上等待上桌時,金黃色的油亮光澤,充滿魔性的香氣和口感,是台灣人共有的嘴饞和療癒記憶。在這個類別,沒有懸念地由聞名國際、深具代表性的炸臭豆腐拿下最收歡迎冠軍。
看了一輪500碗名單,是不是也餓了?
除了小吃評選,500碗同時舉辦了「第一屆集碗活動(自得獎店家揭曉日 6/27起至8/31)」,邀請吃貨們全台吃透透!
跟著500碗得獎名單,親自拜訪其中10家得獎小吃並拍照(照片要能證明拍攝時間為6/27-8/31),展開一場屬於你的台灣小吃田調,發布在社群並前往500輯社群留言,就有機會抽中機車、啤酒和餐飲外送平台會員等多個獎項!
當然,500碗在公佈後,也引起一些討論和質疑,畢竟小吃之於台灣人,除了口味,還有更深的一層是情感。而這兩者,都有著主觀的認定。
就讓一切回歸到菜餚本身,不管你鍾愛的小吃店有沒有上榜,這個禮拜都找天去好好吃一頓。
吃你所愛,愛你所吃,點那道你想了很久的好味道,盡情享受屬於你和這塊土地的美味連結。
圖片來源:
_500碗官網 https://udn.com/500bowlsaward/
_ Robson Hatsukami Morgan on Unsplash